Sunday, June 24, 2012

【preschool】在家要講中文還是英文呢?

這個問題從樂樂剛會爬我就會請教朋友、長輩們。畢竟待在英文的環境跟在台灣很多地方不一樣。

大部份留在美國定居的人給的意見都是不用教英文,因為小孩只會隨著去上課的時間增加而開始以英文為主要溝通語言,長大後,上課的時間也愈來愈長了,只會擔心中文愈用愈少了(我本來要寫上課後在學校的時間比在家裡長了,但再想想,這裡上小學後,上課的時間並沒有比在家時間長呢!)

當然還是要看家庭,看過許多師姑的小孩都還是會盡力跟我們說中文~但無視你說中文,拼命講英文的也大有人在(前提是他們還是聽得懂中文呢)

但對小孩還小的媽媽而言,還是忍不住會擔心,
小孩在playground玩遇到講英文什麼都聽不懂而無法互動怎麼辦?
小孩去daycare上課怎麼辦?聽不懂老師說的怎麼辦?
跟其它小孩格格不入怎麼辦?
在家雙語小孩會不會覺得很混亂?
回台灣會不會跟阿公阿媽都講英文…
以上都是我自己曾擔心過的問題,我相信也有些媽媽會擔心

樂樂才3歲半,老實說我的經驗值累積得也還不夠長。(這是他三歲半時寫的…現在要四歲了,才真的寫完)。我也只有一個小孩, "sample"數也還不夠多,所以我目前遇到的問題也只有以上幾個,相信愈大這方面的問題會愈突顯。

把小孩送進他完全聽不懂也不會說的語言環境時,我想大人們忍不住都會小小的擔心一下。試想一下,如果我們是去法語的環境,前提是「英文也不會通」,就算是大人也會緊張害怕吧!當然,去個幾次,小孩也適應學校,適應老師了;大人也適應了,的確會轉變成「小孩適應力其實很好」的心態了。在那之前會擔心是很正常的。

有些問題是可以折衷一下的

像之前回覆一個媽媽留言說的,我覺得重要的基本生活用字,我會從小就教雙語。像是請謝謝對不起。再來就是東西吃不夠了要懂得說more,please。上廁所除了中文的尿尿、嗯嗯之外,就是讓他懂I wanna peepee, I wanna poo poo, I wanna potty。還有就是I feel cold, hot, hurt….等等。這些就足以在學校裡應附大部份的事,小孩在那就是吃喝睡玩上廁所了。

樂樂去上了四五個月的課,一星期才上二次(現在則改為每天下午都去上課了),有些上課日還被放假放掉了,有些請病假請掉了,所以真正上課的日子跟每天去的小朋友比較起來當然是少很多。不過,我還是覺得他英文進步很多。從一個一個的單字,變成可以講一整句的,到現在可以講個好幾句,也會重覆老師的話給我聽。英文的文法,也漸漸自然的融入他的講話之中。像是複數加s,過去式會知道用I didn’t…等等。
所以我的問題也慢慢從要不要在家教英文, 變成要不要在家全中文?
因為現在發現,在英文的環境下,中文好難教啊~
ㄅㄆㄇㄈ跟中文字是連接不起來的,不像英文的ABC,湊一湊就直接是一個有意思的單字。我們的ㄅㄚˋ跟爸,對小孩來說,是兩回事呢!得先知道注意符號,再去看對小孩來說像幅畫的中文字。教樂樂ㄆ,他就ㄆㄆㄆ popcorn,完全用英文在想。上次從台灣回來,就買了注音符號的磁鐵,可是他怎麼玩,都還是玩英文的。英文字母,他隨時可以在電視上、超市裡、家裡的書、廣告單看到,就算不懂,還是熟悉。中文字就不一樣了~

我得帶或寄很多從台灣買的中文書、巧連智CD、中文的故事CD(用聽的)、自己手寫一些簡單的中文字圖卡。總之,是得刻意去營造那樣的環境。晚上念的故事書也都是有中文、有英文。目前樂樂還是「聽」中文書居多,因為他還是比較理解中文。也因此會認一些簡單的字了,像是「小」「大」「上」「下」「爸」「媽」「樂」「色」這裡的中文書很有限,所以念來念去都是帶來的那幾本,也因為他也有點會背了,像「色」這個字,就是念「拼拼湊湊的變色龍」這本書而認得的。「色」的確是這幾個字裡筆畫最少,最好認的。

「發音的問題」
也有很多爸爸媽媽會擔心小孩子發音標不標準的問題。我自己也曾思考過這問題。就算在台灣,每個人講中文的語調發音也都不一樣。講台語的語調和發音也都不同。今天我和樂爸就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,講英文會有口音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。

樂樂處於這麼多元化、有來自世界各地的人的美國環境,我和樂爸絕對不會是他認識"唯二"有口音的人。儘管如此,跟樂樂相處時間較長的我,還是會注意自己在跟他講話的發音和語調。但不是只有針對英文,包括中文、台語、日語(我們偶爾也會好玩說一點點)。我自己講中文就覺得該捲舌就記得捲,不該捲的也不要亂捲。寫中文字的筆劃順序也從小時候就很注意。什麼時候該用「的」或「得」我也都會注意,也很少用錯。這已經是我的習慣了。以前很常糾正樂爸…現在也慢慢認同他說的「語言可以溝通最重要」這句話了。不過樂樂還處於像海綿的學習階段,還是會盡力讓他知道正確的用字發音。

約半年前,跟朋友聊天時,樂樂聽到大人說的某句英文跟他聽到的不一樣,就來糾正大人,(我想他不知道糾正的意思,他只是聽到跟他認知中的音不一樣,所以念了一次給大人聽),剛開始大家覺得有趣,好笑就帶過了,繼續聊我們的天。後來又發生一次類似的情況後,我就覺得不太好。一來是對客人不禮貌,二來,我不覺得英文比較好的就可以這樣。常見英文好的會笑英文不好的,中文好的會笑別人有台灣國語口音,或外籍新娘口音。(這是個奇怪的現象,白人或日本人有口音,大家都很接受,但外籍新娘有口音,就容易遇到歧視的狀況)。

所以就跟樂樂說,爸爸媽媽講不好,你可以來跟我們說,我們一起學。但是別人說的,聽得懂就可以了。我看他似乎有聽沒有懂,但,就沒再發生過了。想想,現在他是三歲多,大家還覺得可愛,覺得是無意的,笑笑就算了。如果12歲他還這樣…想必就是個討人厭的ABC了。

目前來說,樂樂主要語言還是中文,比起英文,中文真的溜很多。以單詞來說,他中英文都知道;但要講整句時,英文就會東漏一個西漏一個字了。老師說在學校他是都說英文,班上沒有人是會說中文的。但我去接他時,他一看到我,就自動轉成中文頻道了,嘰哩瓜拉的說著他今發生的事。他的同學就會眼睛瞪大大的看著我們說著他們完全聽不懂的話,表情很可愛!有一次去接他,看到他和老師在撒嬌說要聽故事,看來每天都會有的story time他也很喜歡!

這個PBS兒童節目~Word World,裡面的動物都是字母拼出來的,所有的東西也都是字母拼出來的!無形中也教了不少英文字!一次播半小時,播完剛好吃中餐~不只樂樂愛看,我也很愛看!阿公阿媽來也都有陪樂樂看呢!





Friday, June 22, 2012

【壓力鍋】2012 第一次包鹼粽、菜粽、糙米粽

小時候並不愛吃鹼粽,覺得有個味道,就跟油麵一樣,我都不愛。但自己作過油麵後,發現是可以把那個味道降到很低的。這兩樣都是用鹼粉、鹼油、或鹼水製做,做油麵的鹼水我也還有,就來試試吧!

試了之後發現,鹼粽很簡單,需要備的料很少,但是,在包的時候,卻比肉粽難,因為必需留點空間讓米漲大。要故意包得鬆鬆的,原來比較難。

冰到隔天沾糖吃,發現我小時候不愛的那個味道真的很少呢!真開心!馬上打電話回去跟阿母說我做成功了!

小時候都是沾砂糖吃,淋上楓糖、蜂蜜也各有風味!

DSC_3545-.JPG

DSC_3541-.JPG

糯米約300g,鹼水1T,沙拉油1T。

本來這樣的份量我預計包十顆,但不熟悉,技術沒那麼好,加上有填入餡,包成了12顆了。

糯米泡水1小時,(因為我用壓力鍋煮的,如果不是的話,有些人會泡到四小時)

瀝乾後,加入鹼水,拌勻,放置半小時。米會變成黃色的。下圖是還未拌勻的樣子,可以看到淋上去馬上變成黃色的米粒。

半小時後,加入油再拌勻,就可以開始包了

DSC_3527-.JPG

記得包鹼粽,米只能放七分滿。這時候包就有點難包了,因為得留空間,所以包的時候會變得較難施力。但包個幾個就會較熟練了。可填入少許自己喜歡的餡。

我有冰在冷凍的紅豆泥和蓮蓉餡,就各填入了些。

電子壓力鍋設定25分鐘,自然洩壓

FISSLER壓力鍋的話,第二條線升起後,轉小火開始算25分鐘,自然洩壓

DSC_3530-.JPG

最右邊的是填蓮蓉餡的,可以看得出來包得很醜,但最左邊像金字塔的紅豆鹼粽就美麗許多了吧!

涼後,先冰一夜再吃吧!我自己覺得還不錯,鹼味只有些許,不會讓我不敢吃。

據說市面上的很多會加其它東西來讓它更Q(例如硼砂),最近新聞很多不合格的~~我覺得只用鹼水作出來的口感就可以接受了!

DSC_3537-.JPG

【菜粽】

樂爸最愛吃的是菜粽,我則是在台北吃過,但我對這款粽沒有特別的感情。娘家家人甚至沒聽過。

需要準備的材料很少,所以也來試試!

不過因為材料簡單,想必米、花生的選擇 ,以及烹煮時間的控制更重要。

花生泡水室溫過夜;糯米泡水冰箱過夜(最近太熱啦)

花生煮約20~30分鐘,瀝乾備用。

米瀝乾,拌入花生和香油,少許鹽,就可以開始包啦!

DSC_3510-.JPG

淋上醬油膏,灑上花生粉香菜就上菜了!樂爸真的超愛這款的啦!不過我沒有很愛花生,所以我只包了四顆!!全都給他和樂樂吃啦~

DSC_3581-.JPG

【糙米粽】

我用了1.5米杯糙米、1.5米杯糯米、0.5米杯紫糯米;紅豆、綠豆、黑眼豆各1T

紫糯米用得這麼少是因為我不想整個粽看起來都是黑的。

米、豆拌在一起泡水二小時。(下次我會泡在冰箱裡過夜)

DSC_3503-.JPG

這次作得很實驗性質,完全是自己亂加的。我全用蔬菜類的:冷凍筍子、杏鮑菇、香菇以及很少人用的篙篛,全都切成塊狀,滷至入味。

看這照片就知道被糙米取代一半的粽子黏性不是那麼高,但也不會整顆散掉就是了。口感還可以,不過清淡許多!

泡過的米和豆子加上些許滷汁拌炒就包了,和菜粽一起水煮,壓力鍋煮三十分鐘。自然洩壓。

DSC_3522-.JPG

這次為了和菜粽一起煮的關係,所以這糙米粽我也水煮,下次我還是會想用北部粽的方式做做看!

好呷哦!

DSC_3515-.JPG


Wednesday, June 20, 2012

Geology Library - Orton Geological Museum

我非常喜歡這張…父子坐在樹蔭下似乎認真的在聊著天呢!每每看這張就會笑一下。

3.jpg

這天超熱的,帶著樂樂從家裡走到Buckeye lot坐Medical Center bus實在有點為難他了。還好看到公車他就很興奮了。

這個Orton Hall Geology Library 外觀很美,也許在別的學校這種建築物到處都是,但在OSU,處處是新式現代風格的大樓中,這算是蠻古色古香的了!

裡面有個非常迷你的博物館,有化石、隕石和恐龍標本,帶著最近非常喜歡去餐廳吃飯的樂樂先找阿爸一起吃飯,再順便逛過去!

School of Earth Science, Orton Geological Museum

1-3.jpg

入口處

4.jpg

非常小巧一眼就望完了!但對小孩來說有午餐、有坐巴士還轉乘、還有恐龍可看,就很豐富了!

離開前買了個恐龍磁鐵拼圖送樂樂,才$2.5;明信片五張一塊,也很划算!

11.JPG

樂樂坐公車真的就很開心!很像在遠足吧!

可惜最近真的太熱了,不然可以多多坐不用錢的公車去學校走走的!

2.jpg





Saturday, June 9, 2012

【台灣沒吃過的菜】Fennel (茴香?小茴香)

這蔬菜很特別,看起來像洋蔥,吃起來口感像芹菜,聞起來卻是八角的味道!!原來它們都屬於茴香系列的,八角是其中一種茴香的種子。常用在印度料理裡的小茴香指的也是種子。查很久不曉得中文到底是什麼,有人翻成小茴香,又有人寫小茴香就是孜然 (cumin)~所以就看照片最準吧!
Fennel bulbs,球莖,適合拿來與肉同燉或烤,如上所說有八角味,那就用它代替八角來滷肉,還增加蔬菜纖維呢!
DSC_4669-

【在台灣沒吃過的菜】Buk Choy

這個系列想寫很久了。會想寫是因為2010年底公婆來短住時,我就盡量買美國超市的青菜回來大家一起嚐鮮,想不到這些照片也放了有一年半呢!再不寫就會忘光光了,當初吃的口感味道現在寫來其實要用力的回想吶!
  Buk Choy:“Buk choy” literally means “white vegetable” in Cantonese。廣東話的白菜翻成的英文菜名。這是在西式超市買的。吃起來有點像小白菜,也有點像青江菜。

DSC_4697-

看這網頁的介紹,青江菜有時候也被稱為Baby Buk Choy,難怪我覺得味道相似呢!
asian_greens.jpg

可以看得出來葉片很厚呢!
DSC_4700-

很大一把,所以我就分兩次處理,一次用來像平常炒中式那樣,其它則用醃的。
左邊逆紋切容易煮熟,煮好後,那時候還小的樂樂也很容易吃。右邊順紋切則拿來醃,因為順著纖維,沒有把纖維切短,吃起來更增脆度。

cats-


就跟炒白菜沒什麼兩樣~但是在美國買的白菜莖都較薄,每次做西魯菜總是覺得不太對。也許下次可以用白菜加些Buk Choy的菜梗試試。它的葉是綠色的,想必不適合像白菜那樣滷。

DSC_4710-


我用醃糖醋黃瓜的方式醃這白菜梗,糖與白醋一比一,若覺得中式超市的白醋貴,在西方超市可以買到便宜的distilled white vinegar來代替。記得沒錯的話,價錢便宜一半。醃個半天就很入味了。


DSC_4716-
ps. 因為這真的很久前作的了,我忘記到底有沒有先將菜梗先用鹽讓他出水再略沖洗後,才放入一比一的糖與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