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次發得更可愛了~圓圓胖胖的 ^^ 還有一個露餡了,哈哈
起司快過期趕快用掉,就給他舖一點上去吧
出爐囉!嗯!其實那個超鹹又還沒用不完的火腿又被我偷偷的塞在裡面啦
加全麥麵粉進去麵糰真的有點黏手耶!不過,就感覺比較健康,還是要加啦!
揉麵糰真的很累,小粒汗大粒汗的流…這樣也好,消耗一點熱量,才能安心的吃
上次泡芙失敗後,現在再作新的東西都不敢照食譜的份量來作了,萬一…萬一失敗了,太浪費食材了;這個cheess cake也是第一次作,所以就都減半囉!這樣也可以不用吃太多!以下是原食譜的份量~
【材料】
a.奶油乳酪(Cream cheese)—135g
糖-35g
蛋黃-3
牛奶-70g
檸檬汁 2/3tbsp
低筋麵粉-35g
b.蛋白-3
糖-25g
【步驟】
1.. 打軟cream cheese
2 .加入糖打勻
3. 加入蛋黃,慢慢加一邊打勻
4. 加入牛奶,慢慢加一邊打勻
. 5. 加入檸檬汁和過篩低筋麵粉
*預熱烤箱170℃
6. 打發蛋白至濕性發泡,加入已經都混勻的a料,輕柔的拌勻
7. 隔水加熱,170℃,30分鐘,160℃,10分鐘,悶20分鐘
取出脫模,待冷,冰冰箱
配略苦的咖啡好好吃哦!
聽說,上一次這樣的警報是15年前的事了!
果然讓我更加的懷念台灣了!
春天快來啊~
【小常識】Wind Chill Effect-
所謂風寒效應(Wind-Chill Effect):是指人在同樣氣溫(溫度計的測量值)但是不同風速環境中,「感受」的溫度不同。人感覺氣溫的高低,其實是感覺到皮膚的溫度,當有風吹時,皮膚表面的熱空氣將被吹走,使人體暴露在外界的溫度中,這時人體必須要消耗更多能量,使皮膚表面不斷地產生新的熱空氣,當這過程一直發生時,皮膚的溫度將降低,並使人覺得更冷。
對於風寒效應,精確的描述是指加拿大學者在2001年時提出的風寒效應指數。雖然是使用溫度的單位『℃』,但這不是溫度,而是人類對這種感覺的描述。就以前段敘述為例,若氣溫為-4℃
,而風速為50 km/h,根據計算風寒效應為-14℃。
一般來說,溫暖的皮膚忽然來到寒風中,風寒效應若在-25℃以下,長時間的暴露將造成凍傷(Frostbite);若在-35 ℃以下,10分鐘內將會造成凍傷;若在-60℃以下,2分鐘內將會造成凍傷,若皮膚本來就是冷的則凍傷將更快發生;除了凍傷,失溫(Hypothermia)也與風寒效應有密切的相關。通常最外層的衣物可以提供防風(Wind Proof)的功能,利用高密度織物、雙層貼合或是薄膜塗佈的方式達到保溫的效果。
風速在5到100 km/h,且溫度在-50到5℃之間的風寒效應指數計算式:
▲W = 13.12 + 0.6215 x Tair - 11.37 x V10m0.16 + 0.3965 x Tair x V10m0.16
▲其中:
W:為風寒效應指數 (Wind Chill Index,℃)。
Tair:為氣溫(℃)。
V10m:為10m高(標準風速計高)的風速(km/h)。(資料來源:Doitex)
參考資料
http://www.filaweaving.org.tw/express/documents%5Ccover%5Cw130100.htm
這次去COSTCO,果然~美國買電器是不附線的…而且不便宜。這次要從台灣出發的時候,霍華先生就叫我多帶一些線,說這邊線很貴,可是…拜託~線很重耶!
現在知道為什麼了
買印表機有附線叫作 "Great value'' ,在台灣這很正常吧!
好在好心的學姐從LA幫我們帶回來的大同電鍋是有線的!不然可能想買合的線都買不到吧!
下一次從台灣來這兒,我一定會空一點位子放要用的線~